- 最后登录
- 2013-4-18
- 威望
- 0
- 金钱
- 3453
- 注册时间
- 2010-9-19
- 阅读权限
- 200
- 帖子
- 1141
- 精华
- 3
- 积分
- 3129
- UID
- 1250
    
 - 最后登录
- 2013-4-18
- 威望
- 0
- 金钱
- 3453
- 注册时间
- 2010-9-19
- 阅读权限
- 200
- 帖子
- 1141
- 精华
- 3
- 积分
- 3129
- UID
- 1250
|
中国斜拉桥的启蒙者 周念先教授 * K- z6 Y Y* R; y `- b
文/李守善
. M. v) Z# C+ W; ~) @1980年周念先教授在某铁路斜拉桥工地 9 r5 W6 }4 O( d/ V' S) g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在主持青岛大沽河斜拉桥和济南黄河斜拉桥设计时,有幸聆听周念先教授的教诲,在斜拉桥设计中也得到教授的指导和帮助,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在我国斜拉桥启蒙者、同济大学著名教授周念先先生诞生100周年之际,特撰此文,缅怀他对中国桥梁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学习和继承他勤勉执著、重实求真、推崇创新的崇高精神。5 Q! E% c; ~$ X' c
建国以来,我国桥梁建设经历了徘徊、探索,到崛起的发展历程。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桥梁发展比较缓慢,称为徘徊阶段;70年代中期开始向现代桥梁进军,称为探索阶段;90年代末步入世界桥梁建设快速发展之列,称为崛起阶段。70年代中期由于国内大环境的调整,逐渐摆脱套用苏联标准图和按照苏联模式建桥的困惑,学习世界先进桥梁技术,探索向现代桥梁进军之路已成为趋势。周念先教授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功底,不失时机地编译、撰写(含合作)了关于国外现代斜拉桥特别是混凝土斜拉桥专著,如《从国外动态展望中国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斜张桥》《预应力混凝土斜张桥设计构思》《独塔斜张桥的优越性及其适用场合》等,如实地介绍了国外斜张桥发展现状和动态,并结合自己的思考,系统地阐述了混凝土斜张桥方案拟定、结构体系、塔梁索型式、抗风、抗震、施工等方面的知识,给初学者提供了启蒙教材,给参与者(设计、施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为推动中国斜张桥迅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0 p3 t1 l) ?: j$ [
在济南黄河大桥设计方案研讨会上,主梁横断面型式成为讨论重点之一,P-K断面以其独有的特色备受推崇也是该桥首选断面型式。由于当时国内施工技术处于起步时期,主梁悬臂施工挂篮自重大(1.2-1.5倍混凝土重)且8米索距梁段须分两次浇筑,致使施工阶段内力较大,预应力束过多,不经济且存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根据上述分析,济南黄河斜拉桥提出了带风嘴的分离双箱断面。该方案与周教授所倡导的“设计不是刻意模仿、照套,而是要结合实际再创作”的思维相通,得到了他的支持。记得我们在上海的“电算”告一段落即将返程,我与万珊珊去周教授家拜访并汇报了济南黄河斜拉桥计算情况,当他看到我们流露出一丝得意情绪时,告诫我们:“要尽量参与施工的关键环节,在施工中完善设计,提高技术水平。”此后我们认真参与了济南黄河斜拉桥施工,提出了以“索力为主、高程为辅”的混凝土斜拉桥施工双目标的控制原则,经与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使结构内力与线形得到了较高的控制精度。 ^. `$ S( w, X" R5 l, }
济南黄河斜拉桥建成后,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胜利油田为加速发展急需修建东营黄河大桥,根据胜利油田要求,我们提出钢箱斜拉桥方案并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当将修建正交异性板钢箱斜拉桥方案向周念先教授报告时,周教授非常高兴,希望将这座桥设计好、修建好,同时提醒我们,国内无这方面的经验可借鉴,应认真学习德国和日本在正交异性板钢箱梁的经验。为此,我们搜集了相关资料,并去日本实地参观考察,向同行学习。1987年我国第一座主跨288米正交异性板分离式钢箱,且有四根直径529毫米输油管道从分离式箱间横梁穿过的东营黄河钢箱斜拉桥建成,至今已运营25年。十余年后我国开始相继建成较大跨度或大跨度的正交异性板钢箱斜拉桥和悬索桥。
^3 P0 \9 b0 q* _0 I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艰难奋进的中国桥梁事业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我们深信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风气的转变,桥梁人凭借刻苦奋进、真诚协作和聪明才智,中国桥梁必将以骄人的业绩融入世界,并以此告慰九泉之下的前辈。6 _- O& u* c9 a( v7 e
(作者单位:山东省交通勘测设计研究院)% t# Z+ b/ }1 r
6 q5 c1 O5 x! |8 m- c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