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基础设施管理创新研讨会
日本当地时间2019年3月17日上午10时,国际桥梁维护与安全协会(IABMAS)“日-中基础设施管理创新研讨会”在日本大阪市关西大学梅田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IABMAS日本团组和中国团组联合主办,关西大学承办。会议为期三天,3月17 -18日是报告日,3月19日是技术参观日。本次研讨会共包含23篇报告,其中包含4篇主报告,报告集中展示了日、中两国基础设施养护方面的新成果。

关西大学古田均教授致欢迎词
大会开幕式由日本关西大学教授古田均(Hitoshi Furuta)先生主持,开幕式由大阪市政厅代表致欢迎词并发言,发言中介绍了大阪市交通基建养护运营的战略思考,提出政府的首要职责是“打造未来社会”(Designing Future Society),对关系人民福祉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行科学的养护至关重要。他强调:“到2035年,日本将有超过70%的桥梁服役超过50年,为了延长桥梁的寿命,政府非常重视与高校的技术合作,争取更高效地将最尖端的科技应用到桥梁养护中。”
本次研讨会分三个部分,分别为主报告、业主方报告和专题报告。3月17的主报告环节,首先由国立横滨大学的藤野阳三(Yozo Fujino)教授就日本桥梁养护、革新和管理项目做了战略综述,藤野教授是日本国家战略创新推动计划(SIP)交通基建管理项目的发起人,旨在将日本基建项目的科研成果更高效地转化成产品,然后完成一系列实际应用检验与商业化运作。第二个主报告来自IABMAS创始人、美国里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的丹·弗兰格伯尔(Dan M. Frangopol)教授,他的报告题目是《桥梁的可靠性、风险和寿命研究》。当晚,日方组织了“IABMAS2019日中基础设施创新研讨会”招待晚宴,藤野阳三教授、丹·弗兰格伯尔教授、陈艾荣教授和古田均教授分别致辞,晚宴气氛热烈。

“日中基础设施管理创新研讨会”招待晚宴
本次会议的其他演讲人、演讲题目如下(按时间顺序): 3月17日专题报告: 大阪市政厅的Natsumi Kitamura先生, 《大阪市基础设施的养护与管理》;
日本大学的Ichiro Iwaki教授, 《偏远地区桥梁自我养护模型的建议》;
兵库县管理局的Osamu Takemoto先生, 《兵库县公路桥梁的养护》;
岐阜大学的Koji Kinoshita教授, 《基础设施博物馆为工程师提供了教育资源》;
同济大学的潘子超博士, 《基于三维重构骨料的细观尺度上混凝土碳化的三维格构模型》;
岐阜大学的Rina Hasuike教授, 《在极大程度缩短时间和交通限制情况下利用机器人技术对桥梁进行周期检测》;
同济大学的王达磊教授, 《基于大数据的大跨悬索桥涡激共振分析与预测》;
日本东北大学Chie Nakagawa教授, 《日本东北地区基础设施管理平台的发展与实施》;
同济大学的马如进教授, 《盐雾环境下Q345钢材点蚀坑分布规律试验研究及三维元胞自动机模拟》;
长崎大学的Kohei Yamaguchi教授, 《损坏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和截梁荷载试验中的新技术》;
同济大学的潘玥博士, 《基于计算机视觉方法的识别技术》
3月18日主报告两场: 东京大学教授Kiyoshi Kobayyashi先生, 《基建退化过程模型中的长期时间序列数据》;
同济大学陈艾荣教授, 《大跨径桥梁的养护与管理-问题和解决方案》。

同济大学陈艾荣教授发表主报告
3月18日专题报告: 大阪市政厅的Kiyouki Doi先生, 《大阪府的桥梁管理系统》;
浙江交通科学研究院桥隧研究所田浩博士, 《轮式疲劳试验系统研究》;
北海道大学的Hiroshi Yokota教授, 《道路基建管理在东南亚国家的应用》。
广岛大学的Katashi Fujii教授, 《无人机与机器人摄像在广岛地区的实地应用》;
关西大学的Toshiyuki Ishikawa教授, 《无损高灵敏度磁检测路灯基座的腐蚀情况》;
爱媛大学的Pang-jo Chun教授, 《大量降水导致的桥梁垮塌事件的调研》;
PASCO公司法人代表Koji Mano先生, 《无人机桥墩漩涡状态实验》;
关西大学的Hiroaki Tsuruta教授, 《飞行机器人的近景检测成像技术与锤击法测试功能》。
会议闭幕式上,IABMAS中国团组主席、同济大学陈艾荣教授作大会总结发言,来自东京大学的藤原横田(Hiroshi Yokota)教授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第十届桥梁养护、安全与管理国际会议”(IABMAS2020,Sapporo)。

IABMAS 2020札幌会议
第十届桥梁养护、安全与管理国际会议(IABMAS 2020)将在日本北海道札幌市会议中心举办,会议时间为2020年6月28日-7月2日,大会主席由藤原横田教授和丹·弗兰格伯尔教授担任,目前论文征集工作正在进行。以下是会议官网信息:https://www.iabmas2020.org/。
会议第三天安排了三处技术参观点,分别为明石海峡大桥、阪神高速地震博物馆和阪神高速大和川段地下隧道项目部。

明石海峡大桥 明石海峡大桥
明石海峡大桥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悬索桥(主跨1991米),是“本四连接线”的重要通路之一,两座主桥墩海拔297米,基础直径80米,水中部分高60米。两条主钢缆每条约4000米,直径1.12米,由290根细钢缆组成,重约5万吨。担任此次技术讲解的是本四高速的杉木先生,杉木先生向参观代表介绍了明石海峡大桥的整体情况和运营情况。



阪神高速地震博物馆
阪神高速地震博物馆是为了纪念1995年阪神大地震而建立的地震主题博物馆,博物馆展示了阪神大地震期间日本阪神高速的受损情况和相关结构物的受损实物,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地震灾害状况。博物馆由阪神高速内外构造株式会社的技术专家铃木严先生陪同讲解,他详细介绍了地震期间阪神高速部分桥墩、钢结构梁体和减震支座的受损情况及使用新技术、新材料的修复工作。

阪神高速地震博物馆讲解室 

五反田·英雄先生讲解博物馆陈列的桥梁地震受损构件 大和川线
阪神高速大和川段连接堺县与松原县,全长9.7公里,以隧道结构为主,是大阪府环城高速的重点项目,承建单位为阪神高速道路株式会社,地下隧道项目部的参观由阪神高速综合技术监理部部长杉江功先生讲解,详细介绍了大和川线隧道部分的整体设计思路、施工过程、应急的设施,如换气所(每隔约700米设置一处)、紧急通道等,还有降噪、抗震、排水等应急设计。

大和川线隧道项目现场 
小野换气所消音降噪设备
本次会议中我们看到了日、中专家们对于交通基建管养新技术的展示;参观三处日方交通基建管养的示范单位,切实感受到日本基建管养之精细,也让我们对2020年札幌的IAMAS国际会议充满期待;最后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由藤野阳三(Yozo Fujino)教授牵头的,关于日本国家战略创新推动计划(SIP)中关于日本全国交通基建管养、修复与科技创新的重大课题。这个计划是日本为打造智能社会,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再升级的一项宏伟的国家计划,据了解,该计划的布局阶段已经完成,现已进入产学研深入合作与成果转化的第二阶段。《桥梁》杂志将高度关注日本的SIP计划,客观详实地记录邻国在产学研一体化、在基建管理养护科技应用的有益经验。
本刊记者 / 《桥梁》杂志国际部 赵帝 陈业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