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桥隧管养大讲堂”——2017桥隧工程运营与维护会议暨南浦大桥参观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建设迅猛发展,建成了一大批连通江河湖海,高山峡谷的桥梁和隧道,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而在建设高峰期过后,桥隧工程集中进入了运营与维护阶段。为进一步归纳总结国内外桥梁和隧道运维的经验,解决运维的现实与发展问题,2017年7月7-9日在上海,《桥梁》杂志社邀请了14位分别来自美国、日本、荷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国内7个典型地区具备丰富管养实战经验的桥梁工程养护运营专家和相关负责人,就桥梁和隧道工程养护和运营工作开展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原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李彦武在大讲堂开幕式上致辞说:“如何在建桥时就考虑工程后期养护的问题,如何结合现有的技术,通过广泛交流,集中精力研究和解决当前在桥梁养护过程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订长期的养护发展战略和有效方案,提升养护和管理水平是当今工程建设和养护单位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原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 李彦武
在主题演讲中,香港土木工程署原署长刘正光先生和我们分享了创新概念的香港公路桥梁维修及保养工程——引用公私伙伴关系(PPP)协议的经验。他指出:“改变传统的监管模式,把过去政府和承建商的面对面关系,转变为伙伴关系,共同站在同一方,以项目为目标,争取利益最大化。双方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分担风险,分享利益。不但可以获得可持续性的益处,还可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及降低成本”。美国AECOM副总裁、技术总监李和兴先生与我们探讨了美国几座悬索桥目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他说:“有效的防止悬索桥主缆腐蚀,延展及提高悬索桥的生命周期,设计可移动中间护栏解决交通流量的拥挤,在不可抗的天然力(风动及地震)作用下对桥面进行有效的加固是桥梁养护中的重要课题“。日本长大株式会社国际事业部沈赤博士分享了日本钢桥面板疲劳与钢钎混凝土(SFRC)铺装加固的技术经验。香港路政署青马大桥管理处总经理方平先生总结了汲水门大桥严重事故的紧急应变个案中的一些优化措施,以及如何利用最短的时间找出受损位置和情况来做出相关的决策。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研究所结构博士蔡俊镱先生梳理了台湾桥梁在运营与维护上的一些经验,尤其重点介绍了无人机系统的成功应用与研究。上海浦江桥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革军先生分析了城市基础设施运营养护存在的安全风险成因,并就防范养护安全风险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和建议。同济大学肖汝诚教授总结了管理桥梁养护的四项技术,并提出了建立在全寿命基础上的BIM平台。荷兰隧道工程咨询公司李英博士分享了荷兰沉管隧道的安全维护和管理的经验,介绍了欧洲最古老的第一条沉管隧道的性能改造,对我国隧道长期运营,封闭维修和开放交通具有借鉴意义。江苏扬子大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饶建辉先生结合了江阴大桥18年的管养经验,从超限车治理、逆向借道管理、收费现场实施渠化、区域交通事故快速处置以及应对冰雪天气的措施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总结。同济大学孙利民教授以几座大跨度桥梁长期监测的数据为例,采用大数据分析的手法,为我们解读了桥梁荷载作用因素与桥梁结构相应的关联性。江苏泰州大桥有限公司总经理吉林先生从构建完整的检查体系、结构的长期性研究、桥梁运营安全风险预防与控制等三方面分享了泰州大桥的运营和维护经验。山东高速青岛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荆玉才先生畅谈了基于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机械化手段的胶州湾大桥通车6年来丰富的养护经验。重庆市城投路桥管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涛先生系统的分析了菜园坝大桥结构管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彻底解决桥梁伸缩缝的顽疾,万里路桥集团产业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飞龙先生推荐了振动搅拌高强高韧桥梁伸缩缝技术的研究。
香港土木工程署原署长 刘正光
AECOM副总裁、技术总监 李和兴
日本长大株式会社国际事业部博士 沈赤
香港路政署青马大桥管理处总经理 方平
大学土木工程学研究所 蔡俊镱博士
上海浦江桥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崔革军
大学教授 肖汝诚
荷兰隧道工程咨询公司 李英博士
江苏扬子大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饶建辉
同济大学教授 孙利民
江苏泰州大桥有限公司总经理 吉林
高速青岛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荆玉才
重庆市城投路桥管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胡涛
路桥集团产业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张飞龙
大讲堂14个演讲报告深入浅出的从理论、技术、管理、实践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和探讨,提出了未来桥梁运营与维护研究的方向,并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剖析。
在主旨演讲之后,应邀出席本次大讲堂的嘉宾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助理、计划合同部部长高星林先生在发言中提到:“养护管理要做到可为可达可养,尤其是如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如何从数据的采集、格式、分析、集成等方面进行整合,开发出适合现代桥隧管养的智能健康检测和管理系统,为我们将来的桥梁运维管理提供更具科学依据的参考和决策。有待我们在未来的桥隧管养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管理局局长助理、计划合同部部长 高星林
本次大讲堂由《桥梁》杂志总编杨志刚先生主持,杨总指出:“希望通过这次专题学术报告会,把我们建成的桥梁、隧道养护运营管理的现实方案和新经验,国内外养护路桥的新管理理念,进行经验共享、技术共享、成果共享。”
《桥梁》杂志社总编 杨志刚
在最后的总结陈辞中《桥梁》杂志社编委会主任、原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凤懋润先生提出:“工程不等同于科学,工程不等同于技术。作为土木工程的桥梁工程,是一项集技术性要素和非技术性要素为一体的造物活动,非技术性要素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内,安全交通和社会成本,百年当中始终交织在一起。百年养护管理涵盖了工程的百年养生,涵盖了人、车、桥、系统的社会管理,也涵盖了工程后期的评估和对于标准设计施工的反馈。工程的百年养生可以细分为健康性的检查检测,预防性的养护以及功能性的再造”。
凤总还强调:“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建设是生产力,养护管理也是生产力。我们应该从怎样去建成一座桥,变成更多的去关注如何养好桥,用好桥,充分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做好管养工作,将是我们迈进桥梁强国的关键,也是桥梁界工程师们当前面临和挑战的现实课题”。
《桥梁》杂志社编委会主任、原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 凤懋润
技术参观
9日上午,与会人员参观了上海市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现代化桥梁,上海道路内环线的过江枢纽——南浦大桥,落成于1991年11月19日,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双塔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设计能力日通行3~4万车次,如今日平均车次达到12万左右。面对超负荷运载,养护团队自主研发高清检测设备,勤“体检”,勤养护,通车至今已安全运营26年。为本次“桥隧管养大讲堂”提供了一次有意义的指导与实践。
文/本刊记者 江 北 编审/廖 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