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哲学是推动我国迈向桥梁强国的“金钥匙” ——第二期“桥梁大讲堂”之芜湖站 文/江北
继 “2017年第一期桥梁大讲堂-工程哲学指导桥梁建设实践暨港珠澳大桥技术参观活动”召开后,业界引起了一阵关于“工程哲学”的热烈探讨。5月16-17日,《桥梁》杂志社开启了第二期“桥梁大讲堂”之芜湖站。这是业界开展的第二次大规模“学哲学用哲学”的研讨实践活动,工程哲学是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工程,了解工程,掌握规律,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和水平的理论武器。
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凤懋润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原总工程师刘效尧
安徽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局长何光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赵正松
本次大讲堂的四位主讲嘉宾分别是: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凤懋润、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原总工程师刘效尧、安徽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局长何光、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赵正松。凤总在演讲的题为《桥梁工程方法论研究》中告诉我们:工程师不必轻看自己,要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从事工程哲学的研究,拿出具有创新性的工程研究成果,从而帮助社会各界人士,更加深入具体地理解现代工程。哲学家从历史出发,追求超越,想象未来,工程师从当前出发,变革现实创造未来,工程和哲学在跨海大桥上会师,创造出人类奇迹。刘总在演讲的题为《桥梁建筑风格演化探索》说:桥梁工程的演化,遵从了达尔文的思路。他表明生存下来的桥梁不一定是最好的,也不是最现实的,但是完全能适应社会,适应生产力的改变,材料品种的改变。何局长在《学哲学,用哲学,把握工程管理方法论》的演讲中说:学哲学用哲学,就是要读经典,悟原理,勤思考。 学哲学能够拓宽人的思路,用哲学能够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哲学就像日常生活中的烧菜做饭一样,材料是相同的。但是如果菜品加工运用一套理论和方法,做出来的菜肴一定是色香味俱佳,工程也是如此。工程建设也要从哲学的方法论出发,善于从哲学的角度来破解工程管理中的现实问题。用工程的实践来印证哲学理论,用哲学理论来指导工程实践。赵总在《工程哲学的发端与发展》中分享:中国的工程哲学的发端,是从《考工记》开始的,《考工记》记录了一系列先秦时期的生产管理和硬件制度,并用“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的语句给予工程师高度的评价。他表明:哲学远非艺术的奢侈品,它应当成为任何一所学院或大学核心课程的一部分,哲学学习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增强理性处理寻常问题的能力,拓展对跨学科问题的理解,提高清晰的表达和评价世界观的能力,改进写作和说话的技能。哲学反思能与任何主题发生关联,哲学研究有助于澄清所有学科提出的问题,哲学思考有助于理解一切人类生存领域所面临的问题。
工程哲学是在工程与哲学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我国作为工程大国,每年建成的大跨度桥梁不计其数,且很多桥梁居于榜首,可以说是在世界排行榜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在这样大规模的桥梁工程建设实践中,不仅呼唤着工程哲学的诞生,呼唤着工程哲学的深入发展,也为工程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尤其在我国从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的进程中,工程哲学是推动这一进程发展的“金钥匙”。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专家能够将工程管理及工程哲学总结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展示给行业管理人员,更进一步推动我国桥梁“品质工程”的创建和桥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魏欣钰)
|